導語:“武漢市提出建設‘大學之城’‘青年之城’‘夢想之城’‘創新之城’的定位是準確的,也符合武漢的特色,而且武漢市具備這一優勢。”昨日下午,在華中科技大學校長辦公室,校長丁烈云院士接受長江日報記者專訪時說丁烈云說道一一丁烈云說。
丁烈云 華中科技大學宣傳部供圖
“武漢市提出建設‘大學之城’‘青年之城’‘夢想之城’‘創新之城’的定位是準確的,也符合武漢的特色,而且武漢市具備這一優勢。”昨日下午,在華中科技大學校長辦公室,校長丁烈云院士接受長江日報記者專訪時說丁烈云說道一一丁烈云說。
丁烈云說,科教優勢是武漢大的特色之一,武漢擁有100多萬在校大學生,大學生規模在全國排名前列。以武漢市現有的人口規模,每10個人就至少有一個是大學生,而每個大學生都是青年,所以武漢就是“大學之城”“青年之城”。
丁烈云認為通過打造“夢想之城”與“創新之城”,5年內將百萬年輕大學生留下來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戰略布局。因為大學生不是普通人,而是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他們是點石成金的人,關鍵是要把這些高端人才留下來與開發好。他們是武漢未來的生力軍。
武漢產業調整對高端人才產生大量需求
“武漢有很多優勢吸引大學生留下來。”丁烈云說,從很多知名的大企業紛紛在武漢設立孵化器這一現象就可以看出,武漢既有生活成本與創業成本低的優勢,又有人才聚集的優勢。“創新創業必須要有一個好氛圍,這么多大學生在一起能形成聚集效應,而在大學生比例低的城市,它的聚集效應就體現不出來”。
“武漢市還有非常大的優勢就是新興產業的帶動效應,它能對大學生持續產生吸引力。”丁烈云指出,與沈陽、長春等東北地區相比,武漢和它們一樣都是“一五”“二五”期間國家布局的老工業基地,但到現在為止,東北地區的經濟與發展出現滯緩甚至塌陷,而武漢的經濟卻在不斷攀升。
究其原因就是武漢已經完成了產業結構的調整,武漢以光電子及生物制藥等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興起,用新的增長動能取代舊動能,用新的產業取代原有的產業。
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不僅需要高素質的人才作支撐,它對其他行業與產業具有帶動的效應,而這也是帶動創新創業的一大優勢。
丁烈云還從武漢大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武漢大學生做事情比較實在,在一個地方不做出些名堂來是不會輕易換崗位的。“這也是武漢的優勢,因為創新創業不像狗熊掰棒子,掰一個,扔一個,不能沉下心來做事情”。
要打造類似于“中關村”的創新創業品牌
武漢該如何將這些優勢發揮出來,并打造成創新創業的圣地呢?
丁烈云說,當前武漢市的創新創業政策與環境思想是比較好的。比如頒布武漢“黃金十條”,這些不管是對大學生還是對高校教師的科技成果轉化都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因為它把大的利益讓給創新創業者,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他認為,除此之外,武漢市應該要讓城市的創新創業基地形成規模化與品牌化,要提供專業的服務,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文化以及氛圍,要打造武漢的“中關村”。
他以本校舉例,華中科技大學正在興建一個18萬平方米的創新創業基地,屆時,將提供包括風投、科技經紀人、律師服務、會計服務、專利申報、公司登記注冊等專業服務。“我們希望它像斯坦福大學的基地一樣,能夠為光谷提供大批創新創業的人才”。
丁烈云建議,武漢市除了要孵化更多的創新創業項目,還要注意孵化人。使原來不想創業的人想創業,幫助想創業的人能夠創成業,打造一個專業的完整的創業服務鏈。
此外,丁烈云還建議武漢市要爭建國家科學中心。他說,國家科學中心是一大批重大科學基礎設施的集聚,通過這種集聚進而能發展成為一流人才的聚寶盆,對創新創業文化的培育與形成具有長遠影響,而這種文化又將進一步吸引大學生留在武漢,形成良性循環。
目前,華中科大有兩個在建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項目,一個是脈沖強磁場項目,另一個是精密重力測量項目。另外還有一個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這些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已經吸引了一批全球一流人才在此做研究。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但可以帶動成千上萬人的就業,還可以催生與人才的聚集相配套的相關企業產業。
他告訴記者,目前,北京、上海都在建設國家科學中心,甚至連安徽合肥也要建。“武漢各方面的競爭力都不比合肥差,更應該爭取讓下一個國家科學中心落戶武漢”。
(責任編輯:羅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