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獎勵榜單,一個現象值得關注:獲得“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的10人中,4名企業界人士創辦的企業,都得到過眾創空間的孵化服務,其中3家是“科技小巨人工程”立項企業。從這些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上海創新創業環境和扶持政策的哪些特點?記者采訪了兩位獲獎者和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負責人。
山區娃成長為企業家
談到政府部門對“雙創”的扶持,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謝應波很有發言權。這個來自重慶山區的“80后”,在華東理工大學讀博期間,帶領5名大學同學創辦了泰坦科技,為實驗室生產高端化學試劑。幾個家境不富裕的外地大學生,哪來的創業“桶金”?謝應波說,當時,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已經成立,他們向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分基金申請到了20萬元資助,并將公司注冊在市科技創業中心的孵化器里。“公司入駐后的半年時間內,孵化器租金全免,半年后也能享受租金優惠,加上我們那時吃住都在學校,所以開銷很少。”
不僅租金減免,這個大學生創業團隊還得到了孵化器的很多指導和服務。例如在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等方面,市科技創業中心都為泰坦提供專業的免費服務,讓這些缺乏企業管理經驗的大學生能專注于產品研發。該中心還有一些看似“管頭管腳”的規定,如訂單標的只要超過1萬元,就必須經中心審核。“當時我們覺得這個規定挺煩的,但現在想來,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容易被騙,多一道審核程序很有必要。”謝應波說。
就這樣,在孵化器“保姆式服務”過程中,這家研發高端試劑等實驗耗材的企業快速成長。成立兩年后,他們返還基金會20萬元,收回其所占股份。在此后發展中,泰坦科技獲得了市區兩級政府創新資金、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等一系列政府扶持。科技小巨人工程立項支持后,泰坦科技得到了500萬元無擔保授信額度,無需任何抵押就能向銀行貸款500萬元,這讓謝應波大呼“給力”。如今,泰坦科技已掛牌新三板,生產6類科學服務業產品,同行業中排名全國第二。
為企業自主研發引才
“70后”李福剛任總經理的上海奧普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也受惠于眾創空間和政府扶持。這家研發即時檢測(POCT)醫療器械的企業,曾長期在張江一個創業園發展,然而隨著企業的壯大,他們覺得那里空間比較有限,于是動了搬到周邊省市的念頭。那時,浦東新區“慧眼工程”留住了奧普生物,安排他們入駐張江東區現代醫療器械園。那里不但集聚了一大批中外醫療器械企業,而且有一家名為“衍禧堂”的專業化孵化器,專注于為生物技術與醫療器械企業服務。
2008年,衍禧堂企業管理公司入股奧普生物,共謀發展。也就在那時,奧普生物開始放棄代理歐洲醫學檢測產品,走上了自主研發之路。拿李福剛的話說,“我們不能一直給老外拎包、擦皮鞋!”然而在自主研發的頭兩年,公司遇到了多個技術瓶頸。為此,衍禧堂牽線搭橋,把一位曾在知名外企工作、擅長醫療器械產品開發與項目管理的專家引入奧普生物,終使技術問題迎刃而解。2010年,奧普生物研發的即時檢測產品QPAD上市,能用于細菌病毒感染、腎臟疾病早期篩查、優生優育等多個領域的檢測項目。目前,這款產品已進入國內8000多家醫院,并出口到20多個國家。憑借科技創新實力和優秀業績,奧普生物與泰坦科技一樣,也獲得了科技小巨人工程立項支持。
本著“抱團取暖”理念,衍禧堂還組建了張江東區體外診斷聯盟,邀請雅培、奧普生物、威士達等一批生產體外診斷產品的中外企業加盟,促進他們的交流與合作。在李福剛看來,聯盟舉辦的沙龍活動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來自政府、企業、投資界的專家經常在沙龍上深入交流,碰撞出火花。
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負責人表示,泰坦科技、奧普生物的成長之路,是本市一大批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縮影。近年來,市政府圍繞企業的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各個階段,實施了“創業苗圃計劃+大學生創業基金+創新資金+科技小巨人工程”等連續性扶持政策,助推企業發展壯大。在此過程中,眾創空間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令人欣喜的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22條”發布以來,本市眾創空間迅猛發展。截至去年底,全市有90家創業苗圃、201家孵化器、14家加速器,200余家新型創業服務組織,共計500余家眾創空間。這意味著未來幾年,會有更多像泰坦科技、奧普生物那樣的優秀企業涌現出來,成為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