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創業”能否擊破初創企業痛點
導語:昨天,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下稱EFG)宣布與聯合利華達成戰略合作,其全球科技創新項目“創想+”首次落地中國,尋找數字技術本土初創伙伴。專家表示,對于中國初創企業而言,這是巨大的機遇,不妨“借船出海”,通過解決國際需求迅速成長。
初創企業“痛點”很多,沒有資金、沒有市場、沒有機遇,若想拿到全球500強企業訂單,似乎有些“癡人說夢”。
但這并非不可能。
中國火熱的創業氛圍以及越來越包容的創業環境,正引來全球巨頭企業的關注。昨天,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下稱EFG)宣布與聯合利華達成戰略合作,其全球科技創新項目“創想+”首次落地中國,尋找數字技術本土初創伙伴。專家表示,對于中國初創企業而言,這是巨大的機遇,不妨“借船出海”,通過解決國際需求迅速成長。
國際巨頭瞄上中國創業沃土
中國正在經歷第四次創業潮。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全國“兩會”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到了中國經濟轉型和保增長“雙引擎”的高度。政府的支持、社會資金的流入、投資人的笑臉、社會的包容,讓“大眾創業”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稀松平常事兒。
“這兩年,中國的創業環境有了很大改變,對年輕人而言,創業的荊棘已被砍去了大半。現在是創業佳時機。”EFG秘書長張德旺告訴記者,僅在EFG一處,過去幾年前來申請的創業項目只有三四百個,而截至去年底,受理的創業項目申請已接近1000項。
大好的創業環境,讓國際巨頭紛紛瞄準這片熱土。“選擇落地中國是看好這里的市場環境。”聯合利華北亞區總裁馬瑞文在接受采訪時對此非常樂觀,上海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在創業環境方面具有很大優勢,近年來涌現出不少基于中國市場的創新產品和創新模式,聯合利華也希望借此契機與更多創業公司合作,探索新的模式。
創新創業機制可“反其道而行”
對于創業者來說,由于缺乏對整體市場環境及市場需求的了解,創業的失敗率很高。知名投資人徐毅律每年光審閱的創業計劃書就有近4000份,其中不少都存在一個缺陷——沒有找到市場需求,或者自認為的市場需求是個“偽需求”。
“創業理想的狀態,是創新發展方向與市場需求相一致。現在的創業者雖然熱情高漲,但他們缺乏市場經驗,對于切實的市場需求沒有一個理性認識。”徐毅律指出,目前的創業市場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一個讓信息對稱匹配、連接創業者與市場需求的橋梁,這一痛點說明我們的創新創業機制還有進步空間。
事實上,這一次的合作機制是“反其道而行”——由500強企業“定制需求”。昨天,聯合聯華率先發布了包括智能互動冰柜、產品防偽技術、智能產品包裝在內的五個項目需求,反過來尋找合適的初創企業。市科委副巡視員劉勤認為,這種合作開拓了一種新的創業支持模式,通過發布真實的市場痛點,連接創新需求和市場需求,打造出一條通暢的創新創業服務鏈。
中國創業企業不妨借船出海
總結500強企業此次發布的項目需求,大多圍繞電商移動化、O2O、社交化、智能化等領域展開;而在中國本輪創業潮中,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創業項目成為亮點。兩者不謀而合。
“中國的互聯網產業發展速度非常快,電商等行業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這種優勢會對相關領域的創業者產生很多良性刺激。”聯合利華相關負責人透露,雖然中國的數字環境與全球市場有所不同,但諸如“智能冰柜”等問題,是企業在全球市場碰到的共同痛點,如果能找到解決方案,會將其運用到海外市場。據悉,過去一年多,全球已有32個項目通過“創想+”平臺落地。
“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需要用全球視野思考問題。”劉勤認為,過去中國的創業團隊大多借鑒國外的點子,而在長時間的積累后,現在是時候用中國的創新力量解決國際需求了。他認為,中國的創業沃土為初創型企業提供了很多有利條件,創業團隊不妨“借船出海”,通過解決國際市場的“痛點”,為今后的發展壯大打下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