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空間盈利模式待破題
1月17日,記者來到濟南明水大學城,探訪一家眾創空間,“眾創空間越來越熱門,但想盈利不容易。”負責人孟祥玖介紹說。他所在的山東龍泉眾創空間,是省科技廳備案的批131家眾創空間之一。
去年以來,眾創空間在全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也成了“創客”集聚的佳選擇地之一。據統計,目前全國眾創空間已近萬家,其中被官方認可、備案的并不足一半。到底什么是眾創空間?其盈利模式是怎樣的?
分享經濟促生眾創空間
陳大凱是山東眾創空間聯盟的負責人之一,接觸過不少眾創空間。據他介紹,眾創空間是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的統稱,主要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為吸引創業項目,多數眾創空間會邀請有前景的初創期項目免費進駐。
“眾創空間代表的是合作共贏的共享經濟理念,能把閑置資源合理利用,給予閑置空間以新活力。”陳大凱提到,“例如分享資源、分享知識,形成知識平臺、智慧平臺,進而促進創新,市場前景不錯。”
有業內人士指出,以前的產業園,靠土地、靠政策;現在興起的眾創空間,主要靠人才、靠創意、靠共享。共享經濟帶來的啟示是,分享資源可以提高效率,這點被不少創業團隊證明。
眾創空間也是試錯空間
山東大學西格瑪眾創空間,是山東大學計算機學院運營管理的眾創空間,是省科技廳備案的批眾創空間之一。該空間2015年12月29日正式揭牌運營,目前有山東景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濟南特普軟件有限公司、濟南葉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進駐,公司創始人均為計算機及軟件學院在校生或應屆畢業生。
“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創業學生群體較多。我們學院有兩層樓作為眾創空間,讓學生在玩中學、干中學。但觀察來看,失敗率超過50%。對校園創業來說,眾創空間更多是容錯空間和試錯空間。”該空間負責老師張四化說。
“在濟南,真正能找到天使投資很難。尤其是學生創業,與商業化有一定距離。從投資角度看,很多項目都不完美,非常需要眾創空間孵化,能享受到低成本甚至免費的辦公場所、人員培訓、融資服務等。”張四化提到。
“真正能創造價值、并有未來的眾創空間其實并不多。如何掙到錢、如何有發展,如何打出自己的特色牌,是眾創空間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陳大凱說。
盈利模式是眾創空間痛點
在濟南高新區奧盛大廈3號樓,有一個占地2000平方米的“智庫創吧”空間,也是批備案空間之一。“初創期就想到,肯定是要賠錢的,從公益角度出發來創辦。”智庫創客空間負責人林輝說,“眾創空間的盈利模式,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
這個建在高新區的眾創空間,除能享受一部分補貼,還能依托高新區科技公司、科技人才優勢。“從創業到收益,一般要三年。只要有技術含量、有市場的項目,我們都爭取種子期就開始跟進。創業者難融資,我們投資人也想要好項目。”林輝還是一位天使投資人。
“創業融資難是個結構問題,一方面是創業者喊著融資難,另一方面是投資公司苦于找不到好的項目。很多創業項目融資難,是由于項目自身的問題,如項目技術含量不高,市場模式不清晰等。”孟祥玖認為,“要化解融資難的問題,要從提高項目的質量入手,當然也離不開眾創空間等服務機構的推介。”
但是,多數眾創空間僅停留在提供物理場所,過分追求規模效應,并缺少考核監督機制,盈利模式始終是眾創空間的痛點。業內人士表示,眾創空間初期可能只有知識產權代理、人力資源代理、商務代理等部分收入,但長遠看,如果從中發掘出有前景的項目,并成為項目投資人或股東,回報也將非常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