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近日,暑假中寂靜的山東師范大學校園,因“創業”一詞熱鬧起來。第二屆山東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此舉行,大賽決出的三十組金獎項目每組獲得獎金6萬元。“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主題也由過去的做小生意,進入到科技創業2.0時代。
當下,大學校園中,和“就業”一樣火熱的詞匯是“創業”。近日,暑假中寂靜的山東師范大學校園,因“創業”一詞熱鬧起來。第二屆山東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此舉行,大賽決出的三十組金獎項目每組獲得獎金6萬元。“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主題也由過去的做小生意,進入到科技創業2.0時代。
大一就開始為創業做準備
越疆DOBOT桌面機械臂是獲得大賽實踐組冠軍的項目。
項目負責人劉培超2014年畢業于山東大學機械自動化專業。從大一入學,劉培超就開始了他的創業經歷。剛入學時,他在學校里推銷中國移動手機卡,第二年就拿下了中國移動手機卡的山大代理權。大學時,他組織幾個同學,挨個宿舍統計涼席需求,聯系廠家供貨,一下子賣出去上千張,“當時不知道團購這個詞,但就是這個模式。”劉培超說。
“與父母從商的家庭熏陶有關,我從骨子里就一直想著創業,整個大學,我思想上和經濟上都在做準備。”劉培超說,上大學時,他就能實現月均兩萬元的收入了。他還修了管理學專業的雙學位,了解市場方面的知識,為創業做鋪墊。
“路是走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有想法就折騰。”劉培超認為,大學生創業不要計較結果,創業是自我發掘的過程。
“創業社團”成大學中火社團
如今的大學校園中,熱的詞不是就業,而是創業。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團委書記呂宏凌說,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已有30多個創業社團,這些創業社團是學校社團中數量比較多而且很活躍的,有的社團作為研究平臺與老師一起做項目,有的是為了準備某項高水平賽事由學生自發形成,成員可以在社團中獲得創業鍛煉。
該校大三學生張康帶來的是“核桃鎖”智能自行車鎖項目。他說,與傳統車鎖用鑰匙開鎖不同,“核桃鎖”可以用手機APP開鎖,鎖上還設計了GPS定位系統,能更好地防盜,團隊中的一位合作者曾被偷了四輛自行車,車鎖的發明就來源于這一經歷。
創業團隊中,張康學習的控制自動化專業,其他成員有的專注智能硬件開發制作,有的專注APP設計開發,大家來自各個不同的專業,各自發揮所長。不過,發明要真正走向市場,還需要對自行車行業有真正了解的人加入,需要資本的推動。
大學時埋下了創業的種子
前些年,教育部已將“創業”列入大學必修科目。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團委書記呂宏凌說,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創業必修課占2個學分,對需要休學創業的大學生,學校可以為他們延長學制,普通本科專業可延長至8年畢業。
畢業后創辦石油Link項目的該校畢業生馬一峰說,大學時他參加過創業比賽,雖然畢業后沒有直接創業,但大學時的創業給他埋下了一粒種子,否則他難以在工作五年后再創辦自己的公司。馬一峰建議,工作的經歷對創業非常寶貴,他建議,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大學畢業后不妨工作五年再創業。
有人質疑,大學生沒有資源、沒有經驗,鼓勵大學時創業是否為了逃避就業難?呂宏凌說,創業的確可以帶動就業,一個創業者可以提供3-5個就業崗位,但創業比就業要難得多,不僅需要有競爭力的技術和項目,還需要有很強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因此鼓勵創業絕對不是回避就業難。山東大學團委副書記張熙博士也認為,創業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僅開公司是創業,還包括在工作崗位上做一些開拓性的工作,創業是一種教育形式。
(責任編輯:亞文輝)